锯山垭大肉会
位于剑门山区锯山垭的“大肉会”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祭祀习俗,源于唐朝,起于明朝,盛于清朝。相传唐朝时,当地每年二月初三的“文昌会”和十月初一的“牛王会”,锯山垭村民都要祭祀神灵,祈求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,献整猪谢恩。祭祀后,每户分得一块重一到两公斤的熟肉,众人席地而坐分而食之。久而久之,慢慢形成了定例,至明朝时,逐渐演化成了民间习俗——“大肉会”。
“大肉会”宴席八人围坐石桌,由古时的“十碗一品”演变到集炒、拌、煮为一体,其特色在于大肉,“大肉”要用五花肉制成,每块4斤重,在头一天就要下锅,加五味调料,慢火焖炖,约18小时后,才能五味皆入,油腻自出,皮不烂,肉不流。经过“三泡三煮”的传统工序,方可上桌,上桌后,有经验的长者用小刀按“三刀八块”的方法切好供食客享用,人均一块,入口“酥如豆腐”,不嚼即化。